鲁迅今天依然是我们的路标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09-04-09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■徐斌

  孔庆东的《鲁迅正传》并非仅仅是鲁迅传记,他更愿意塑造鲁迅精神的肖像。孔庆东以鲁迅生活和创作为蓝本,剖析鲁迅灵魂,倡导鲁迅精神,为当下人们的肤浅病症提供了一剂猛药。

  这本书告诉我们,鲁迅曾提过一个“真的知识阶级”的概念,其主要内涵就是永远站在底层平民这一边,做永远的社会批判者。早在20世纪20年代,他就提倡“泥土”精神,提出“不要怕做小事业”。直到1936年去世之前,他还呼吁“中国正需要做苦工的人”。他身体力行,写文章,办杂志,领衔各种组织,最终他自己也成为一个文化苦工的形象。

  由于多年来受一些宣传教育的影响,鲁迅给我们的印象是:头发直竖如戟,胡子横展如刀,目光灼灼如炬,一副“横眉冷对千夫指”的样子。这不是错的,但这样不是鲁迅的全部。他并非冷面杀手,他还有甘为人梯、俯首为牛的一面。鲁迅曾说过:中国只缺少两件事,一个是真,一个是爱。他一生都在为这两件事奋斗。

  鲁迅拿起灵魂的手术刀,解剖历史,解剖大众,也解剖自己。鲁迅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,甚而将自己的小说看成是声援“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”的。对此,孔庆东指出,鲁迅的所作所为正是关注百姓追求真理的表现。又有人以学问贬低鲁迅,孔庆东认为他们实在太浅薄了,因为鲁迅的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等著作,至今仍是从事中国文学研究者的必读书目。

  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向着纵深发展,现代化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,如欲望扩张、精神匮乏、贫富悬殊、城乡差距、生态恶化等等,其中也有知识分子对自身出路的普遍困惑。有人崇尚老庄,趋向无为,以保持清洁的精神。可是我们必须看到,如果整个社会都缺乏一种担当精神,那么人类的家园将衰草连天,更多的生灵将会无枝可栖。所以孔庆东的结论是: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,还有另一条道路,这就是鲁迅倡导并身体力行的道路。

  (《鲁迅正传》,孔庆东著,重庆出版社2008年11月出版)